关于读书和躺平的一些想法

2023年7月15日自言自语

听了一场分享会后,关于读书和躺平的一些想法。


最近听了两场分享会。一场是隐居山林的隐士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。另一场是职场精英分享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创业故事。两场是连着的,隐士在前,精英在后。

这似乎是现代社会两个端点的缩影。一边是进步派,一边是躺平派。这样其实挺好,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有人进步,一个正常的社会同样也需要有人躺平。

也许因为我更倾向于躺平派,所以在听到后面职场精英的分享时,有部分观点是不太认同的,也激起了一些我的表达欲。所以在这里做个记录,以便之后回顾。

首先声明一下,我并不是反对他的所有观点,有一些观点我是很认同的,像是佛学不是迷信、不要过多地责怪外部等等。但是这里只会记录我不认同的观点,并提出一些我自己的想法。因为我不认同或者存疑的观点,才能促使我思考,那些我认同的观点,只能给我带来认同感。这是作为一个意见不同人士最后的倔强。

因为前面隐士在介绍自己未出版的书时,提到自己有写了一些生活琐碎、江湖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等。并且有一些悲观的情绪在里面。

所以他这边一开场便提出这一点,并以此为理由,认为大家不应该去看这位隐士的书。并在后面分享读书习惯时,提到应该去读那些永恒的经典,后人写的书就完全没必要看了。现在的什么大学教授,学术专家的出书立论,基本是在错误地引导大家。

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给阅读强加的精英主义,又或是把阅读的目的定义得过于单一。

在我看来,读书就像是和朋友们聊天。和厉害的朋友聊天能提升自己,与普通朋友聊天也能撞出一些火花,跟亲密的朋友能满足感情需求。

读书也是如此。读先贤的书,因为时间的过滤,能了解到一些比较永恒的东西;读当代理论书籍,能学到一些现代生活的道理;读文学,能感受到陪伴,或是能更具体地了解社会的复杂与丰富等;甚至是读网络小说,至少也能从其中体会到哪怕是虚幻的快乐。

只能读先贤书籍,仿佛是给阅读定了性,并设立了一个极高的门槛。阅读只能用来去了解那些看似永恒的东西,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目的,那么请不要开始读书。之所以说是看似永恒,因为在我的观点里没有东西是永恒的。

这无疑是对阅读这个行为毁灭性的打击。我平时的看书习惯是,大部分时候看小说,偶尔看看纪实文学,极少时候会看看二手的社科科普和哲学论述。但这样给阅读定性后,让我开始有点怀疑我是不是不配读书。

但仔细一想,我可以和朋友聊天,可以来参加这场分享会,为什么不能看一本“普通”作者出的书呢?教授学者、著名作家所作的书,就一定比不上和朋友的聊天内容,比不上这场分享会吗。如果那些人是在错误地引导我们,那么如何能保证和朋友聊天时不会被错误地引导,来听这一让分享会不会被错误地引导。或者错误的引导真的那么可怕吗,有绝对正确的引导吗,正确的引导是唯一的吗。

可能这位朋友的观点,是哲学思辨类书籍,必须从源头看,不应该看二手书籍。毕竟他有说到自己在模仿村上春树的生活,那么说明村上春树所代表的当代文学还是可以看的。

对于哲学研究学者,这自然是应当的。严肃的学术研究,是应该从源头开始,理清所有脉络,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研究的对象。

但对于普罗大众,我还是认为,可以,但没必要。对很多人来说,了解一些片面的哲学思想或是概念,就已经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。自己独自强行去理解那些宏大的、看似永恒的道理,其难度是难以想象的。

就如我对「上帝已死」、「存在先于本质」和「解构主义」等这些名字和表述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,但从来没有真正看过尼采、萨特或是德里达,因为我看不懂。

我对这些的了解,基本来自于维基百科,和一众二手作家和博主的介绍。但丝毫不影响这些概念背后的理念对我赋予的巨大的能量。

而且更普遍的情况,是大部分人连「存在先于本质」这些概念都没有兴趣去了解。所以小说是一个很好的东西,像加缪一样通过小说和戏剧来传递自己的思想,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。之于现在,便是一些电影、电视剧和音乐等。

我们通过聊天、看电影、看二手作家的书籍等这些方式,最后得到的认知肯定会和先贤们想表述的有偏差。但这才是一个有活力的社会该有的样子,这些偏差,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后,其中一部分也许会被称为创新。

这种关系错乱的网状结构,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,而不是僵化的、至顶向下的树型结构。网状会互相影响,而树型只能上层影响下层。上层影响下层,最后就会构建出由最上层所制定的唯一真理。这显然是和我博客「走出唯一真理观」的 slogan 不太契合的,我自然也不会太赞同这样的结构。

如果我们相信演化论的理论,认为人类也是演化论的一个结果。那么就应该允许知识的基因在遗传的同时发生一些突变,那些突变后仍然流传了下来的,自然是适应环境的。如果我们相信人是女娲或者耶和华创造出来的,那么确实应该相信有唯一确信的真理,在上帝创造人类时同时被创造了出来。显然我更偏向前者的。

我一直以来喜欢称演化论为演化论,而不是进化论。也是因为进化论似乎一开始便指明了一个“进”的方向,而演化听起来更漫无目的、没有对错。在我看来演化论的“进”只是结果,而不是一开始就定好的目的,用它来做名字是有点不合适的。当然,名字这种东西,其含义会随着他背后所代表的那堆东西而发生变化,这是后话。称其为演化论也仅仅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和一点小小的倔强。

况且,许多先贤们的论述本就出自于弟子们的二手编辑。再加之其抽象程度一般人无法理解,在当今这个制度、文化、生活甚至语言等各方面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时代,真的有人能独自准确地理解前人们留下的手稿吗,我很怀疑。我也很怀疑前人们的思想就是永恒的、完全能适应于当代社会的。

前面提到尼采的「上帝已死」,在我看来,先贤们,以及他们的很多理论,也是上帝。

比起很多「你应该做什么」的论调,我更喜欢那些「你可以不做什么」。显然很多前人的理论是属于前者的。

从「上帝已死」到「存在先于本质」,再到解构主义。就是从不知道做什么了,到什么都可以不做,再到什么都可以做。

由于深信于这些观念,于是我得出了可以可以不看先贤著作,直接先看二手作家作品的结论。当然反过来也是,可以直接从源头看起。区别就是从浅到深,还是从深到浅。

不知这是不是走火入魔。

进步派自然会认为躺平派的行为是逃避,并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他提到年轻人不应该追求享乐,要以实现社会价值为己任。

但作为躺平派的一员,我显然是不会同意这个观点,必须得为自己辩解辩解。

首先,我自己、我所认识的一些“躺平”人士,也包括这位隐士。我们所谓的躺平都不是真正的躺平,整天吃完睡、睡晚吃。这群人是属于富二代的一部分,且一直以来就存在,而不是什么最近风行起来的躺平人士。

很多躺平人士所做的,是拿低欲望的生活,去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,用这些自由时间,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。

即使这可能只是因为我的圈层原因,导致我只看到了躺平人士的一个面向。即使大多数躺平人士是真的躺平,完全不做事,我也会认为躺平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,没有什么可以过多指摘的。

如果我们拿刀子在自己身上划一道,这里便会开始疼痛。我们是否应该觉得我们的身体太过脆弱,并命令他不允许疼痛,等待着某一天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,流干身体里的血。

必要的疼痛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有一些问题,短暂的停顿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。

我致敬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人。但我也会时不时想,我们进步的目的是什么?如果自己不能享受进步的结果,那我们是为了哪些人在进步?这个进步有终点吗,会有停下来的那天吗?

一直想下去,就好像我们是在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。有一部分人能享受推石上山的过程自然好。但那些没法享受这个过程的人,跑到旁边去歇一歇是否也是应该被允许的。毕竟石头永远推不上山,暂停一下又何妨呢。

况且推石上山的过程,有人穿着运动鞋,有人穿着草拖鞋,甚至有人打着赤脚。以一个标准去要求这些所有人,肯定是不太合理的。(分享人毕业后就有父母出资创业,虽然创业也是九死一生非常难的事,但这个起点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了)

在分享的结尾他还抛出了几个问题,类似为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,人们却越来越不快乐;为什么小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。诸如此类的。

我从前段时间 AI 名声大噪,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会丢工作开始,就一直有在思考这类问题。AI 明明是来减少人类工作量的,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,但为什么却好像变成了要让我们吃不上饭了。

之前的工业革命、后来的互联网浪潮都是如此。蒸汽机和互联网这些东西,理应是发明出来提高效率的,但结果都是导致我们变得更忙碌了,甚至还催生出了现在的 996 文化。

抛开被资本家控制这种万能理由,我得出的结论就是由于我们的欲望导致了这样的结果。而这些欲望里,最可怕的正是进步欲望。我们得到了好的,便想要更好的,这就是进步。

这是一把双刃剑,处理得当,确实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,更符合自己的理想。但处理不恰当,或没有及时满足这个欲望,带来的就是自我怀疑。

更严重的是,这种被称为进步的欲望,不但永远无法满足,还会被带入环境之中,裹挟着周围人也要一起满足这些欲望,连孩子也不能避免。孩子们学习着数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兴趣班,很少有自己的娱乐时间。很难说是心理问题找上他们,还是环境和父母送他们去见心理问题的。

但完全没有这种欲望肯定也是不行的,那甚至就连生的欲望都不在了。所以其中的度很难把握,人的一生中所做的大部分事也是在把握度这个东西。但至少完全的进步,不允许休息,显然是有点过度了。

在这个全民渴望进步的环境中,提倡休息肯定是政治不正确的。但一个能够包容“不进步”人士的社会,才是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。

很多人能活好自己的一生已经很不容易了。我们得先活好自己,如果有余力再去谈推动社会进步。而不是为了要去推动社会进步,可以牺牲掉个人的一切。我们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,已经自顾不暇了,还要被要求去推动世界。且不说我们有没有那样的能力与平台去施展,这样的要求已经是很不公平的。当然我也知道公平本就不是理所应当。

星火记

星火记是一个短笔记应用,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你的灵感、短笔记。也可以用来记录稍后阅读和日记等。所有的数据均存储在设备本地,可以选择开启 iCloud 同步。


如果你喜欢这一篇文章
可以分享到 Twitter
或者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一个
WeChat微信公众号
主观世界